最新目录

哲学视野下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初探以伴性(2)

来源:哲学动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6)教师出示资料:“我国男女色盲患病率的数据:我国男性色盲患者近7%,而女性色盲患者近0.5%。”请尝试利用表中信息分析,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为什么

(6)教师出示资料:“我国男女色盲患病率的数据:我国男性色盲患者近7%,而女性色盲患者近0.5%。”请尝试利用表中信息分析,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为什么多于女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染色体上基因在控制性状(表现型)时的差异。

(7)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教师呈现人体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型,介绍X、Y染色体的结构差异特点,让学生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为学生理解红绿色盲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与性别相关联进行知识铺垫。

(8)XY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和正常基因(等位基因)应遵循孟德尔的什么定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之前所学的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应用到伴性遗传的遗传现象的分析,并区分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染色体上基因在遗传上的差别,为学生领悟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9)请写出Ⅲ6、Ⅱ3和Ⅱ4个体的基因型?Ⅱ3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谁?请写出Ⅰ2的基因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伴性遗传知识进行巩固,通过运用而“内化”。

(10)请写出XbXb×XBY、XBXb×XBY、XbXb×XBY、XBXb×XbY婚配的遗传图解,通过观察子女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你能发现红绿色盲基因具有什么遗传规律和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书写遗传图解发现伴性遗传的特点,并能归纳总结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的能力。

学生经历上述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过程,有了自己的思维介入,能较好地从细胞水平去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掌握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规律特点。利用上述探索“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的学习思维过程,自主学习教材所介绍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现象。归纳、总结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和特点,并区别出伴X染色体隐、显性遗传规律特点的个性与共性之处。

由上可见,应用哲学思维,设计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在发展知识的同时也发展科学思维,较好地训练了学生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思维,教会学生学会用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看待遗传学问题,学会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分析问题。学生不仅学习生物学科知识,还在此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哲学思想。

2. 创设源自于情境的问题,加深对学科本质的正确认识

从实践的层面探讨或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进地一步内化学生哲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情境资料:W是一位52岁的男性,患有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这是一种B淋巴细胞缺失所造成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据调查,W的前辈正常,从W这一代起出现患者,且均为男性,W这一代的配偶均不携带致病基因,W的兄弟在41岁时因该病去世。W的姐姐生育了4子l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其中2个儿子在幼年时因该病夭折。

(1)请判断XLA的遗传方式。

(2)W家族的XLA男性患者拥有控制该病的相同基因型,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这一事实表明 (多选)。

A. 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的影响

B. 患者的寿命随致病基因的复制次数增多而变短

C. 患者可以通过获得性免疫而延长生命

D. 该致病基因的表达与其他基因的表达相关

问题(1)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能否将文字信息转化为遗传学的符号、模型,即建立遗传系谱图的建模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题中信息画出的遗传系谱图如下:

问题(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利用已有的知识“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和“某些性状受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等知识,让学生将本节所学伴性遗传相关知识与之前的知识进行衔接,构成一个视野角度更为广阔的知识框架体系,了解遗传现象的“背后”遗传规律的复杂性,加深对学科本质的正确认识。

另外,选择真实情境作为情境,应用已有的生物学认识,对现实中的问题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形成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到“知其意义与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提升生物学科教学的深度、高度和品质。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网址: http://www.zxdtzzs.cn/qikandaodu/2021/0223/447.html



上一篇:从拥抱哲学到越过哲学梳理我国刑法因果关系重
下一篇:公共性走进我们生活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动态投稿 | 哲学动态编辑部| 哲学动态版面费 | 哲学动态论文发表 | 哲学动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哲学动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