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我国农村体育研究动态热点(5)

来源:哲学动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3 研究对象的具体化:研究存在区域间的差异,重新审视制度策略在不同地域的作用 现如今,更多的学者倾向于田野调查法实地考察某一行政区域内的某

4.3 研究对象的具体化:研究存在区域间的差异,重新审视制度策略在不同地域的作用

现如今,更多的学者倾向于田野调查法实地考察某一行政区域内的某种体育社会现象,其中河南省、山东省和安徽省的研究成果颇丰,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农业大省的农村人口规模比重较大,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与城市间的差距较大,因此政府政策扶持成为最重要的改善现状的途径。结合区位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的农村体育政策研究,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和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胡强(2015)指出我国农村体育组织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各个区域的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水平不平衡,河南省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频率不足[39]。肖丰(2006)基于对河南省经济欠发达的1000多名农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旨在提出进一步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40]。平永忠(2011)从农村和农村管理人员两个视角研究山东省乡镇政府在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中的作用,探索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中乡镇政府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提供参考[41]。余涛(2012)考察安徽许村发现,村落存在不同与城市的体育生活方式,“村落—农村企业—集镇”构成的体育网络可以有效消除由于供给不足产生的问题[42]。

4.4 研究理论的多元化:立足于农村体育领域,结合其他专业学科理论框架剖析症结所在

多元化的研究理论提供了一种整合的思路,从不同方面考察事物的多重属性,同时观察个体与整体的互动结果。江亮(2008)基于社会学视角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体育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农村体育发展得益于生产方式的转变,若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活方式的转型,培养体育文化和建设体育组织也是尤为重要的关键因素[43]。梁建平(2012)通过实地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人口“二元性”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的原因在于“留守”农民和“流动”农民为“一元”体育人口[44]。徐叶彤(2015)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针对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出现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现象,提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供给模式[45]。

5 结 语

国内学者从多角度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这些学术成果对我国农村体育政策制定、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农村体育发展等产生过重要作用和影响。迈进新时代,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体育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也对农村体育发展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同时,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有希望的土地,现代农村和农村体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体育学界应在广泛借鉴和利用国内、国际体育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紧密依托和结合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现实实践,系统深入地阐释新时代农村体育发展问题。学界对农村体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农村体育领域创新发展成果的取得和农村体育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将为助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文件提出:要“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把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占我国总人口40%的农村人口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关注对象,发挥体育在农村人口疾病预防及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地区对体育及体育健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还面临诸如体育公共产品需求特征与供给类型不匹配等突出矛盾。本研究旨在梳理指导农村体育发展的学术研究历程、对研究农村体育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和整理,讨论农村体育发展学术研究的动态及热点,总结农村体育发展学术研究的主要趋势,审视今后的农村体育研究关键问题,以便为今后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为农村体育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通过“高级检索”菜单下的“专业检索”功能,输入检索式“SU=‘乡村体育’or‘农村体育’”,为了保证文献量能够在完整年度内准确表现,文献质量和研究深度达到高层次科学研究的目的,故此将发表时间选取在1992年到2018年。来源类型选取核心期刊和CSSCI两类。基于以上过程,共检索出872篇文献。由于数据库文献勾选上限数量为500条,所以分两次全部选取“Refworks”格式导出,以备分析所用。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网址: http://www.zxdtzzs.cn/qikandaodu/2021/0728/581.html



上一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效果监测机制构建研究
下一篇:图书编校质量的全面动态管理

哲学动态投稿 | 哲学动态编辑部| 哲学动态版面费 | 哲学动态论文发表 | 哲学动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哲学动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