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如何认识和看待炎症(2)

来源:哲学动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用辩证思维看待炎症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理论得以形成、构

(二)用辩证思维看待炎症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理论得以形成、构建的概论框架和逻辑基础[3]。医学研究中,如果我们缺乏辩证思维,就容易一成不变地去看待事物,严重阻碍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形成和发展[4]。学习自然辩证法是医学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炎症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炎症基本病变中有损伤和抗损伤反应,接下来需强调的是两者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还可以相互转化。上面提到渗出属抗损伤反应,但渗出过多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由抗损伤转化为损伤反应。例如患急性心包炎时,液体渗出过多会造成心包填塞,严重影响心脏舒缩功能。同样的细胞渗出属抗损伤反应,但白细胞渗出过多,会引起类白血病反应导致损伤。还有增生属抗损伤反应,但过度地增生时,由于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会产生大量胶原纤维,会导致组织器官硬化,这就转化为了损伤反应,例如各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由于显著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都会转化为慢性硬化性肾炎。所以说凡事有个度,超过一定程度,就会物极必反。世界上每片叶子都有两面,任何事物也具有两面性。炎症的基本病变就是这样,有对机体有利的一面,也有对机体不利的一面,它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例如上面提到变质造成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是损伤反应,对机体不利,但细胞坏死后,坏死的细胞崩解,离子和大分子物质释放出来使炎症局部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升高,有利于渗出过程,从这点只是变质的不利一面占主导。还有白细胞渗出能杀灭病原微生物,对机体有利,但炎区的白细胞在发挥吞噬和免疫作用的同时也可对机体造成组织损伤,例如白细胞在吞噬过程中通过向吞噬溶酶体内释放溶酶体酶、活性氧代谢产物等致炎因子,大多数病原微生物被杀灭后,白细胞还会将这些致炎因子释放到细胞外间质中,损伤正常的组织和细胞;另外有些病因微生物很狡猾,例如结核杆菌被白细胞吞噬后并不能被杀灭降解,反而在白细胞内繁殖,随白细胞游走,导致病原菌在患者体内播散。所以渗出也具有两面性,只是渗出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占主导。

(三)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斗争对炎症结局的影响

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损伤反应和抗损伤反应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两者力量上的强弱对比往往最终决定炎症的转归和结局。

大多数急性炎症在急性期得到及时而又彻底的治疗,能够痊愈,具体表现为病因被清除,炎症坏死物和渗出物被机体溶解吸收,损伤的组织被修复。此时损伤和抗损伤斗争中,以抗损伤反应为主,机体向好的方向发展即痊愈。特别是炎区组织无明显破坏,渗出物或少量坏死组织被吸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即可达到痊愈,如大叶性肺炎在早期得到及时正确处理,一周左右就能达到痊愈。当然若炎区组织损伤严重,或再生能力较差的组织损伤,机体由肉芽组织进行修复,最后形成瘢痕,那这种痊愈为不完全痊愈。另外少数急性炎症迁延为慢性炎症,具体表现为机体抵抗能力弱,致炎因子不能在短期内清除,在机体内持续其作用,不断地损伤组织,造成炎症迁延不愈,便使急性炎症转变成慢性炎症。即所谓“邪不盛而正气虚”,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势力相当,随着体内损伤和抗损伤斗争的起伏,症状和体征时隐时现,病情可时轻时重。

三、结语

医学中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科学地认识与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疾病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渗透哲学思维。我们在炎症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自觉运用哲学思维来认识和看待炎症,透过炎症的现象看其本质,用哲学思辨的观点分析炎症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让哲学真正为医学服务。

[1]步宏,李一雷.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5.

[2]王建枝,殷莲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

[3]曹文秀,陈小.系统辩证论的人体观——兼论心身医学与医学模式转化的关系[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4,(4):56-62.

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1]。人体任何组织、任何器官都可能发生这种反应。炎区组织的病理变化是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炎症介质的参入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炎症的本质。损伤和抗损伤的斗争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2],炎症的基本病变、炎症的临床表现和结局中都有损伤和抗损伤反应,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一、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炎症的现象即炎症的临床表现炎症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的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等。发炎时轻者仅有局部临床表现,严重时则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两者兼而有之。例如,毛囊炎轻时仅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疼痛等炎症反应,严重时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引起外周白细胞增加、发热、寒战等全身反应。(二)炎症的本质即炎症的基本病理改变炎症的基本病变包括变质、渗出与增生。变质即炎症局部细胞所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的统称。渗出即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增生即在致炎因子长期刺激作用下,炎症灶内组织细胞的分裂增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有利于对炎症临床表现深刻理解。掌握了炎症的基本病变,接下来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为什么炎症会出现以上临床表现。其中局部临床表现中红即炎性充血引起,由于炎症介质的参入,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早期发生动脉性充血,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高,所以局部组织颜色偏红;肿即炎性水肿引起,是由于局部发生了渗出性改变,有水肿液在组织间隙积聚;热乃炎性充血引起,特别是炎症早期动脉性充血,血液中含氧量高,分解代谢增强,产热增多;疼痛是由于渗出物增多致组织肿胀,神经末梢受到牵拉,抑或是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等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至于功能障碍同样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实质细胞发生了变性坏死,可以是局部有疼痛,也可以是炎性渗出物的压迫影响其功能,如关节炎会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炎症的全身反应中,发热是由于炎症介质作为内生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所致;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是由于致炎因子的刺激,发生了细胞渗出,例如化脓性炎症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增多,寄生虫感染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可以加强吞噬能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是由于炎症灶中致炎因子经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或经血流到达全身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巨噬细胞增生,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吞噬作用增强。所以说炎症的病理改变是其本质,临床表现仅是现象,炎症的所有临床表现都可以用其病理改变解释清楚。二、炎症中损伤和抗损伤斗争损伤和抗损伤的斗争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损伤做出抗损伤反应,炎症中感染才得以控制,损伤才得以修复,机体才得以生存。炎症的基本病变、临床表现及炎症的结局无不体现这一点。(一)炎症基本病变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炎症的基本病理改变中,变质是损伤性过程,而渗出、增生是抗损伤和修复过程。变质性改变时,由于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常引起相应器官的严重功能障碍,造成机体损伤。渗出性改变根据渗出物的成分包括液体渗出和细胞渗出。其中液体渗出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具体体现:一方面渗出液可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组织的损伤;另外渗出液中含有抗体、补体及抗菌物质,有利于消灭病原微生物;还有渗出的纤维素交织成网后,有利于后期吞噬细胞发挥吞噬功能。细胞渗出更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因为炎症灶处病因微生物、组织崩解产物等致炎因子就是靠渗出的白细胞吞噬降解。所以说渗出性改变对机体来说是有利的,是一种抗损伤反应。炎症发生增生性改变时,增生的成分主要取决于受损组织的类型及损伤的程度,包括灶内实质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后两者常在局部形成肉芽组织。从增生的成分中可以发现增生性改变是一种防御性反应,其可通过实质细胞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形成两种方式,能修复受损伤的组织,所以说它也是抗损伤反应,符合机体需要,对机体是有利的。(二)用辩证思维看待炎症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理论得以形成、构建的概论框架和逻辑基础[3]。医学研究中,如果我们缺乏辩证思维,就容易一成不变地去看待事物,严重阻碍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形成和发展[4]。学习自然辩证法是医学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炎症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炎症基本病变中有损伤和抗损伤反应,接下来需强调的是两者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还可以相互转化。上面提到渗出属抗损伤反应,但渗出过多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由抗损伤转化为损伤反应。例如患急性心包炎时,液体渗出过多会造成心包填塞,严重影响心脏舒缩功能。同样的细胞渗出属抗损伤反应,但白细胞渗出过多,会引起类白血病反应导致损伤。还有增生属抗损伤反应,但过度地增生时,由于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会产生大量胶原纤维,会导致组织器官硬化,这就转化为了损伤反应,例如各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由于显著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都会转化为慢性硬化性肾炎。所以说凡事有个度,超过一定程度,就会物极必反。世界上每片叶子都有两面,任何事物也具有两面性。炎症的基本病变就是这样,有对机体有利的一面,也有对机体不利的一面,它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例如上面提到变质造成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是损伤反应,对机体不利,但细胞坏死后,坏死的细胞崩解,离子和大分子物质释放出来使炎症局部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升高,有利于渗出过程,从这点只是变质的不利一面占主导。还有白细胞渗出能杀灭病原微生物,对机体有利,但炎区的白细胞在发挥吞噬和免疫作用的同时也可对机体造成组织损伤,例如白细胞在吞噬过程中通过向吞噬溶酶体内释放溶酶体酶、活性氧代谢产物等致炎因子,大多数病原微生物被杀灭后,白细胞还会将这些致炎因子释放到细胞外间质中,损伤正常的组织和细胞;另外有些病因微生物很狡猾,例如结核杆菌被白细胞吞噬后并不能被杀灭降解,反而在白细胞内繁殖,随白细胞游走,导致病原菌在患者体内播散。所以渗出也具有两面性,只是渗出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占主导。(三)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斗争对炎症结局的影响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损伤反应和抗损伤反应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两者力量上的强弱对比往往最终决定炎症的转归和结局。大多数急性炎症在急性期得到及时而又彻底的治疗,能够痊愈,具体表现为病因被清除,炎症坏死物和渗出物被机体溶解吸收,损伤的组织被修复。此时损伤和抗损伤斗争中,以抗损伤反应为主,机体向好的方向发展即痊愈。特别是炎区组织无明显破坏,渗出物或少量坏死组织被吸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即可达到痊愈,如大叶性肺炎在早期得到及时正确处理,一周左右就能达到痊愈。当然若炎区组织损伤严重,或再生能力较差的组织损伤,机体由肉芽组织进行修复,最后形成瘢痕,那这种痊愈为不完全痊愈。另外少数急性炎症迁延为慢性炎症,具体表现为机体抵抗能力弱,致炎因子不能在短期内清除,在机体内持续其作用,不断地损伤组织,造成炎症迁延不愈,便使急性炎症转变成慢性炎症。即所谓“邪不盛而正气虚”,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势力相当,随着体内损伤和抗损伤斗争的起伏,症状和体征时隐时现,病情可时轻时重。三、结语医学中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科学地认识与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疾病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渗透哲学思维。我们在炎症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自觉运用哲学思维来认识和看待炎症,透过炎症的现象看其本质,用哲学思辨的观点分析炎症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让哲学真正为医学服务。参考文献:[1]步宏,李一雷.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5.[2]王建枝,殷莲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3]曹文秀,陈小.系统辩证论的人体观——兼论心身医学与医学模式转化的关系[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4,(4):56-62.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网址: http://www.zxdtzzs.cn/qikandaodu/2020/1227/398.html



上一篇:医学工程哲学:一个新兴的研究视域
下一篇:医学生生死观教育之宗教哲学途径

哲学动态投稿 | 哲学动态编辑部| 哲学动态版面费 | 哲学动态论文发表 | 哲学动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哲学动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