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从哲学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2)

来源:哲学动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1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1)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人工智能当中有语音识别、指纹识别、脸部识别等智能识别系统,有效地为人类

3.1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1)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人工智能当中有语音识别、指纹识别、脸部识别等智能识别系统,有效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屏障。

(2)极大程度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人性化”的机械已经成为人类生产劳动的助手,它们的特点是精准度高、运算速度快,同时它们没有“情绪”,在工作劳动当中不受时间、情感与体力等因素的干扰,可以不断重复劳动。

(3)可以大大节约生产劳动的成本。

由于人工智能机器的优越性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效率,人类开始使用智能机器代替部分人工岗位,于是出现了“无人售货超市”“无人检票口”“智能医生”“智能图书馆”等。

(4)可以完成人类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因为人类的身体机能有一定的局限,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或完成某项需要极高精准度的任务时就需要人工智能机器帮助人类去完成这些工作。

(5)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

人们利用智能家居掌握实时天气与空气质量、优化室内空气与湿度、享受四季如春的舒适度、解放双手完成清扫与烹饪……智能家居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与享受。

3.2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

(1)引发了社会失业问题。

人工智能逐步进入人类的生产劳动当中,这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导致部分原本从事这些工作的劳动者失去工作机会。

(2)改变了原来的社会结构。

人工智能使机器“聪明”后,机器和人类之间产生了互动交流,机器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就随之发生了改变。

(3)对传统思维观念产生冲击。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渗透,人们会对人工智能产品形成依赖,这种依赖很有可能会导致人类的误判。例如,专家系统可以比人类更及时更新世界最新研究成果时,人类开始相信并依赖于它,极有可能导致人类的认知能力降低,变得不愿自主思考问题。

(4)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

人工智能因为有了“人性化”,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电影是生活的剪影,如今许多电影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冰冷的机器拥有了“聪慧”之后,会不会有朝一日超过人类大脑的自然智能,让人类变得被动,甚至被机器人主宰?

(5)问责制度难以界定。

任何产品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牵扯到法律上的问责问题,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但人工智能在问责制度上比较特殊,例如专业性较强的智能问诊系统出现诊断失误导致医疗事故,或是为盲人提供智能向导的机器人出现失误导致交通事故,这些情况如何问责?

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太乐观的现象,但是人工智能确实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着便利。人工智能一方面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承载了人类智能开拓与创新的任务,人类智能的发展也不断推动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因而我们应当思考的是如何发展和完善人工智能,如何摆正人类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

4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探索

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对其可控性产生了怀疑和担忧,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会不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但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毫无疑问具有有物性”,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以人的意志去转移的,只要人类能够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它是可以为人类造福的。

因为世界的发展不以人类的意愿转移,它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状态,任何物种都有被淘汰的可能,即使人类有一天被淘汰也是很正常的。而人类如果被人工智能淘汰反而是一件值得人类骄傲的事情,因为人类的一个发明最终成为世界的主宰,可以将其看为这是一种人类智慧的延伸,或者说是人类的一种进化。因此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应当持乐观态度。在人工智能的发展问题上需要探讨的是人类如何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初步总结为以下内容。

4.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

“当前,人与人工智能是一种相互嵌入式的发展模式”,人工智能的出现打破了人类遵循已久的相处之道。王军称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为“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他认为“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共享共存关系,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在对待人工智能技术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最高原则,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网址: http://www.zxdtzzs.cn/qikandaodu/2021/0215/432.html



上一篇:现代木结构建筑中传统文化内涵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反思

哲学动态投稿 | 哲学动态编辑部| 哲学动态版面费 | 哲学动态论文发表 | 哲学动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哲学动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