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医学生生死观教育之宗教哲学途径(2)

来源:哲学动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西方文明的生死观 西方文明源于犹太文化和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先前的哲人们不但从宗教和哲学理论方面对“死亡”的概念进行了系统论述和阐析,而且

3 西方文明的生死观

西方文明源于犹太文化和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先前的哲人们不但从宗教和哲学理论方面对“死亡”的概念进行了系统论述和阐析,而且在实践方面也创造了流传千古的悲剧典范[9,10]。苏格拉底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不容许最神圣的信仰有丝毫的被亵渎,因此他毅然选择死亡。布鲁诺因坚持其多神论的哲学观而被宗教裁判所判处了活刑烧死。这些西方先哲们用他们自己的生命丰富了“死亡”的内涵。以死亡问题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西方宗教,其所创造的“天堂”解决了人死亡后何去何从的问题,使西方人能更坦然地讨论死亡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把人看作是灵魂与肉体生命的结合,灵魂是纯洁而高贵的,不允许丝毫的玷污。人的肉体是肮脏而低贱的,来到世间不过为了赎罪。柏拉图则认为灵魂永恒的,独立于肉体又赋予肉体以思想和智慧[11]。灵魂是生命的终结所在,它作用是引领人们脱离现世的肉体欲望,抵达幸福彼岸,死亡是“灵魂离开肉体的监狱而获得解放”。极致最求“死亡”的文明要算古埃及文明了,古埃及人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他们认为死亡后自己的灵魂会去往另一个世界,而生命也将继续在这另一个世界上延续。由于他们对于自己的来世追求力度极大,导致了金字塔和木乃伊成为了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到了现代,西方哲学除了关注死亡问题,更关注生之幸福,认为来世不朽对于今世幸福毫无意义。生与死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两方面,讨论死亡不是为了来世永生,而是为了今世更好地生活。“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正是因为有死亡,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12]。在不久前,大多数西方国家民众还都反对“安乐死”立法,但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修正法律,使协助绝症患者实施“安乐死”不再被视为犯罪(少数北欧国家已经通过立法),这表明西方文化在看待生和死问题上,越来越注重“或者”的质量[13]。“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的Euthanasia,意思是幸福、无痛苦地死去,肯定了生命的质比量更重要。生命的质就是指生命的尊严,当人丧失生存能力,只为活而活着时,延长的只是人的肉体存在,人也就失去了“灵魂”,没有了生存的尊严和意义,还不如安详而有尊严地结束生命。安乐死的实施表明西方人在逐渐地树立起一种新的生命观,即质量与价值相统一的生命观,这也是人的理性升华和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就死亡问题进行广泛的学术研究,而且在全民开展和普及死亡教育[14]。

4 中西文化生死观的区别[15-17]

中西方的生死观既有相同的地方,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两者共同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都追求现世的价值与幸福,都以生为主。都认为生是人存在的形式,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对于死,则因为是必然的,都表示出对对死的无奈,而且正因为有死,才更应珍惜今世的生;(2)两种文化都强调精神的永存,比如为真理而不惜牺牲的精神、宁愿有尊严地赴死也不愿苟且偷生的精神、为人类普遍价值而死的精神等;(3)都怀着虔诚对待亡灵超度,都对于死者存在着怀念和宽容,希望贫穷者死后富有,生者所犯罪孽在死后得到宽恕,超劳一辈在死后得到安歇等等。生死观的差异表现为:(1)讨论死亡时的心态不同。西方文化下讨论死和生的心态差异不大,很少会引起明显的心理冲突。中国文化传统中,谈论死往往会起心理冲突、带有恐惧感。(2)生命价值的核心不同。西方文化中生命价值的核心是责任,牺牲的意义在于为责任,并因此获得精神的升华。中国文化中生命价值的核心在于忠义,死亡必须追求一种忘我的价值。

5 如何对医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

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不管是直面死亡还是回避死亡,其最终目的都在于重视“生”的意义,在于重视和强调对生命现实过程的把握及精神追求。医学生的生死观教育首先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因为在诊疗过程中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不亚于医疗技术的服务。患者就诊时往往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对伤痛往往顾虑重重,医学人文关怀可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服务,以减少患者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将“生命价值论”、“生命神圣论”等观念根植于心底,让广大医学生建立起“对生命的敬畏”。教育和引导医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和理解,充分认识到患者首先是人,是有生命尊严和价值的人,而不仅仅看到疾病本身,从而真正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作风。让学生们掌握处理死亡事件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临终患者的照护者、指导者和教育者。帮助医学生自我调适,尤其是在临床实践中接触大量死亡病例后能自我缓解因此而造成的心理冲击和挫败感,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虽然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但是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所以医学生可以自我学习一些宗教、哲学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安详地面对死亡。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网址: http://www.zxdtzzs.cn/qikandaodu/2020/1227/399.html



上一篇:如何认识和看待炎症
下一篇:张宇医师关于兵法哲学在骨伤临床的应用点滴

哲学动态投稿 | 哲学动态编辑部| 哲学动态版面费 | 哲学动态论文发表 | 哲学动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哲学动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