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解读阿兰巴迪欧的电影作为哲学实验理论(2)

来源:哲学动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是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关系。电影在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位置也仍然暧昧不明,它总在另一侧的边界上。电影融合各种艺术以至于内容丰富翔实到无法兼

四是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关系。电影在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位置也仍然暧昧不明,它总在另一侧的边界上。电影融合各种艺术以至于内容丰富翔实到无法兼顾每一个素材,不稳定的素材质量绝非坏事。毫无新意的人物、俗套的情节与常规的场景可以作为一种“欢迎入口”让每一个观众进入电影艺术中,再慢慢体会它的情感力量,而贵族艺术则无法开放这样的“欢迎入口”。

五是伦理维度。在这一部分,巴迪欧重点强调的是电影中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对现世的意义。他一方面认识到英雄人物可能作为美国形象的一种投射,另一方面仍然支持这种形象的存在。以鲜明的二元对立的情境凸显英雄的正义、勇敢与善良,为的是借电影之口持续讨论重要的价值、理想与道德。

三、电影与新综合

在电影中使用特殊的音乐和造型感强的构图服务主题的手法并不陌生,但正是这种常规的创作体现着电影的综合能力。绘画和音乐艺术之间存在间隔/断裂的地方。当二者置于电影之中,间隔被填满,断裂被连接,各种艺术形式发挥自身优势配合整个电影的运作。如果说电影在六大艺术中取长补短,构建自身的行为算作传统综合,那么电影对流行文化的利用则是新综合。例如,卓别林的影片《大马戏团》将马戏运用在电影之中,侦探小说、黑色小说、言情小说等也成为电影剧本的素材。另外,蒙太奇及其他运镜方式也展现出对电影的双重性,一方面,高超的技法使电影崇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解构的方式摧毁神话。而从时间上看,电影的综合能力也体现在连续与非连续上。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物语》、伯格曼的《野草莓》等,其影像内部的时间与绵延的时间是有一定关系的,均以一种无速的姿态拒绝进入日常的时间范畴之内。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论述中,巴迪欧引入一条逻辑线索:电影以其创作者的身份、国别,加之电影本身的文化传播性,使它自己成为各地域的一扇窗。它展现图景,展现私人生活,展现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等。因而,电影体现的是一种关于他者的思想,与哲学之间存在一种本质的关系。

四、结语

巴迪欧首先提出哲学与电影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引入3种哲学情境以明确哲学探讨的3种情况:选择、距离和例外事件。他发现电影与哲学一样具有在断裂中创造新综合的能力,可以作为哲学的实验。然后对思考电影归纳出5种方法,在电影新综合中,由新方式的综合案例转向对电影是否为关于他者的思想的证明。最后回到电影与哲学的关系上,提出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因自身的存在而使现实在思想中一同存在。电影提供的观点、影像、实践、个别性与人类经验经提纯后具有新的力量,也由此给哲学以可能胜利的希望。

[1]欧阳谦.巴迪欧的“哲学宣言”——终结“哲学的终结”[J].哲学动态,2014(02):36.

[2]阿兰·巴迪欧(法).电影作为哲学实验[A].汪民安. 宽忍的灰色黎明[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1.

[3]汤姆·冈宁.吸引力电影:早期电影及其观众与先锋派[J].电影艺术,2009(02):61.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网址: http://www.zxdtzzs.cn/qikandaodu/2021/0510/524.html



上一篇:明末文人社交圈里的茶器哲学
下一篇:浅析杉本博司作品中的哲学与美学

哲学动态投稿 | 哲学动态编辑部| 哲学动态版面费 | 哲学动态论文发表 | 哲学动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哲学动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