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六年演讲,张小龙的哲学

来源:哲学动态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张小龙认为这个阶段的微信已经从早期的“怎么做”过渡到了“做什么”的阶段。早起的微信会聚焦于思考怎么将每一项功能做得更为完美,2020年的微信应该思考什么是应该去尝试的,
张小龙认为这个阶段的微信已经从早期的“怎么做”过渡到了“做什么”的阶段。早起的微信会聚焦于思考怎么将每一项功能做得更为完美,2020年的微信应该思考什么是应该去尝试的,以及如何组织起来做。

作者 | 李威 邵乐乐 黎佳瑜 肖超

每一年的微信公开课都是一个听张小龙对外阐述自己想法、理念的好机会。每一年张小龙都会在过去一年实践的基础上更新自己的思考。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对张小龙的六次微信公开课演讲进行梳理,会发现一些理念被张小龙一以贯之地强调,进而具化为微信产品的根本规则;一些想法则会不断被迭代,以适应新的产品阶段和背景环境。

这个动态思考的过程中,张小龙会跳脱出对产品细节的优化,像哲学家一样,对好产品是什么、创造如何产生价值、社交的本质、信息的载体、技术对人的异化、未来在哪里等接近本质的元问题不断发出追问。

追问的终点是拿出更好的工具,制定更好的规则。他会更信奉工具和规则的叠加所蕴含的无穷潜力和强大效率。借助微信的平台,将创造工具赋予尽可能多的人,用规则实现对创造过程的监督和创造成果的流通。

2016年

2016年,张小龙第一次在微信公开课PRO版进行公开演讲,主题是“微信的价值观”。他所提出的四点价值观,实际上是微信做产品的四项基本原则,在后续的思考中被不断强调。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被置为“第一要事”。有损用户价值的事情不做,因此微信本身不赋予自己特权,杜绝以合作资源交换的方式打扰用户,以保证这个巨大流量池中的用户体验,让微信里“内容干净”。

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此张小龙说,“我们现在更多的挑战,不在于我们再多做多少事情,而是我们能够挡掉多少事情”。

无法拥有特权的群体,还包括平台内的用户。微信好友数不能超过5000人,微信红包金额单个不能超过200元,曾经存在过突破这些限制的白名单,但随后被取消,因为会造成攀比和不均衡,而这并不符合“微信倡导的文化”。

“让创造发挥价值”是第二个价值观,主要针对微信公众平台而言。在张小龙的表述中,微信公众平台的目的是“让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能利用这个平台去触达他的用户”,而并非只是媒体人或互联网人。文章或是内容也不是唯一的载体,微信也能提供服务,这也是日后“应用号”(即“小程序”)的立足点。

要激发有才能人的创造力,也决定了微信公众平台并不只是单纯的“流量池”、用来“导流量”,扶持原创、版权保护、内容保护也因此被强调。

“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的”是微信的另一个基本价值观。张小龙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好的工具,应该最高效率地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地离开。”因此,微信旨在提升效率、节约时间,而非消磨时间。

最后一个价值观 “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则是对前三种价值观在商业变现能力的总结与延伸。不打扰,甚至还能对用户起到一定价值,是张小龙所希望看到的“无形”。

在这场公开演讲的最后,张小龙预告了“应用号”的存在。这种承载服务、用完即走、比APP更轻量的形态,也成为此后两年张小龙的演讲重点。

2017年

微信是工具还是平台?在2017年的演讲中,张小龙将答案指向前者,并将做好工具视为一个宏大目标。

好的工具应该提高效率,用完即走。作为工具的微信,其目的也是帮助用户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任务,“当用户完成他的任务,就应该去做别的事情,而不是停留在产品里面。”

但因此用“克制”去形容微信团队并不准确。张小龙认为,一个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取舍必然存在,合理性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一个做不好的、验证失败的功能就会被舍弃。

2018年

在2018年的演讲中,张小龙提出,微信是一个具有平台属性的工具。

如何才能做到最好的工具?一个重要的标准是不以利益最大化为选择依据。“尊重用户、尊重个人”是微信所遵循的一个价值点,张小龙认为要保持高专业度的同时,将用户当成朋友,而非听从驱使的群体。

对用户和个人的关注,与微信一直坚持的“去中心化”原则有关。张小龙认为,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中,每个独立的个体保持思考,其健壮度将远超于依靠一个大脑驱动的系统。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网址: http://www.zxdtzzs.cn/zonghexinwen/2021/0210/424.html



上一篇:Plain · 极简哲学定义的文字创作体验
下一篇:扑克牌中的市场营销哲学

哲学动态投稿 | 哲学动态编辑部| 哲学动态版面费 | 哲学动态论文发表 | 哲学动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哲学动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