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作为文化的传播:人、媒介与社会关系的形上之思(5)

来源:哲学动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内容为王”是传播学的一条定律,然而这条定律如今是新闻传播学科研究及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媒介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容易获得、更具活力,文化

“内容为王”是传播学的一条定律,然而这条定律如今是新闻传播学科研究及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媒介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容易获得、更具活力,文化的可能性也同时扩大了。真实与非真实、真与假、实质与表象之间的传统对立,在当代文化活动中已经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虽如此,但若从传播史来看,品质化的传播无不是对政治、法律、经济、道德乃至文化的精准呈现,不仅如此,还要更加有规律地与各种元素融合传播。如此,方能编织成一幅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画卷。从传播过程来说,传播行为是一种对材料的处理过程,而有质量的传播,在“材料”的处理上,既要有能感之的能力,也要有能写之的水平。虽然人们普遍认为传播效果并不取决于增加深度,而是决定于扩展广度,但是后者必定要以前者的有效呈现为前提。尽管媒体人及媒介教育者主张且努力实现专业化的知识技能,极力模仿甚至拥有如医生、律师等的专业意识,但他们在对象(顾客)面前的权威性与医生、律师完全不同。虽如此,亦不能为了吸引受众,而丢掉“内容为王”的信念和改变传播方式。如设计汽车广告,不再强调汽车在机械上的卓越,而突出了用语言、图像等来描述汽车的诱人乐趣。因此,“内容为王”的内涵,除了指传播内容的专业化认知、传播艺术的专业性技能,还包括传播伦理的职业操守等。如此,传播者在处理信息时才可能不被个人的兴趣、情绪、利益等因素干扰自己的传播判断。

3.“讲好故事”与“真善美”三位一体的传播目的

“真善美”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只是不同的传播样式、传播风格或文化传统的理解有差异。如,艺术传播倾向于美的特质,政治、宗教、教育传播侧重善的目的,新闻传播则以“真”为灵魂,有了“真”,新闻传播才有资质谈论“美”与“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是所谓的“夸大”“虚假”宣传,亦不是形式上的“美颜”“保养”所能取代的。“真实、立体、全面”的要求,实则遵循了“真善美”三位一体的传播价值观,那种以善为目的,以美为形式的“真”,才是新闻宣传的真实。在传播实践中,始终存在以孤立、局部的事件为某社会本相的真实观,这就是未能深刻领会“真善美”三位一体中“真”之要义的表现。面对发生的事件,并不是说镜头不能拍摄、文字不能书写其中的社会黑暗面,而是说我们在考虑镜头不撒谎、文字不欺骗的同时,也要考虑镜头、文字会不会流泪的问题。

遵循“真善美”三位一体的传播观,势必会对媒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至上”的偏误、“内容为王”的内涵等产生更深刻的认知,更好地发挥品质传播的引导、教育作用。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麦克卢汉指出“书籍是最早的教学机器,也是最早大批量生产的商品”……媒介及其形象表现始终发挥着现实参照系的作用。有鉴于此,故有学者认为“人类全部的经历似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每个时代占优势地位的某种或某几种传播形式”,“传播的不同形式和媒介体验是人类经验发展的中心”。此说虽然意在突出媒介的作用,但现如今我们看到青少年普遍地将影视、网络、移动媒体上的形象转化为他们日常的行为,用其中的虚拟场景来解释或澄清他们所生活的现实场景,并深信不疑地认为他们获得的信息合法化,由此走进成人的世界,期待他们的观念能得到成人的认同。于是,我们并不再怀疑媒介化的形象在构建人类经验中的作用。每当这类媒介化的形象发挥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时,人们总是归功或归咎于媒介及其形式化的一面。由此,文字新闻“标题党”大行其道,图片新闻追逐“眼球经济”,影视传播刻意营造“明星效应”……诸如此类,一方面说明媒体展示方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媒介社会功能角度说,其所展示的“内容”更为重要。因为,影响年轻一代的,最终还是所展示的“内容”,而不是媒体本身。因此,我们在对媒介的形象系统的认知与把握中,在重视“技术性媒介”的同时,更要重视“社会性媒介”所担负的道义责任。

四、媒介社会与文化共生:传播话语权的选择与建构

“我们是什么”,是所有学科均要追问的话题。卡西尔曾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个目标将永远伫立在探究的路上。与此同步的,则是“我们的对象是什么”以及“我们要言说怎样的事实真相”,实与人类的自我认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其中,立足于媒介社会,在人与媒介的文化共生中探寻言说话语权的构建路径,就是一个重要视角。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网址: http://www.zxdtzzs.cn/qikandaodu/2021/0127/408.html



上一篇:哲学之教育价值的文化想象与现实反思*
下一篇:从拥抱哲学到越过哲学 ——梳理我国刑法因果

哲学动态投稿 | 哲学动态编辑部| 哲学动态版面费 | 哲学动态论文发表 | 哲学动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哲学动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