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作为文化的传播:人、媒介与社会关系的形上之思(7)

来源:哲学动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此,媒介能扮演公共教师的角色,在大众传播时代,人们对近期最重要问题的认知,通常来自于“四到八周内的媒介教导”,如今所关注的则是近日的舆情热点

如此,媒介能扮演公共教师的角色,在大众传播时代,人们对近期最重要问题的认知,通常来自于“四到八周内的媒介教导”,如今所关注的则是近日的舆情热点。媒介也是“标准”的制造者,作为传播和塑造意识形态的媒介,“可以通过塑造标准化的展示方式来规范事物的内涵”,促成能影响整个社会的短期模式和长期习俗。媒介往往也是治国术的一部分,典型的如“基谱”对印加人的意义,“四书五经”在中国社会所扮演的角色。某种媒介的发展,可以说就是权力和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与军事、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等方面的需求关系密切,同时也可以通过媒介作为人类社会交往仪式,理解“我们做事、思考的方式”,进而揭示“我们是什么”以及“我们不是什么”等人类文化学的问题,构建自身和社会群体。

“文化就是人化”,文化由人创造,人亦是文化的产品。但考察人、媒介、社会与文化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抽象地理解,尤其是“不应以人的抽象本质为中介,而应充分考虑到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媒介变革背景下人的传播社会实践才是思考的逻辑起点。正如兰德曼所言:“每一个人首先为文化所塑造,只是然后,他或许也会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因此,对90后、00后等一波波的“后浪”来说,他们被新媒介、自媒体文化所塑造,也必将会成为一个新文化的塑造者。如果一味地鄙视、抵制、否定这群被新媒介文化塑造的人,就违背了人及其文化运动的规律。我们不仅要正视直至探究他们如何被塑造,更要思考他们将要创造怎样的新文化。

注释:

①②⑦[美]詹姆斯·罗尔:《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董洪川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51、315、45、10、28、306、32页。

③ [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周晓虹、周怡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页。

④ 苹果公司广告人Lee Clow为保护国际基金会创意制作的公益短片《大自然在说话》(2014)第一季,中文版由蒋雯丽等人配音(2015)。[美]爱德华·威尔逊:《创造的本源》,魏薇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18页。

⑤[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郭镇之、徐培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457页。

⑥ [美]小威拉德·罗兰:《序言》,载[加]戴维·克劳利、保罗·海尔编:《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第五版),董璐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⑧⑨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1、178、168、138、136、61、11页。

⑩ 郑玄注,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73页。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140页。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中国和平出版社2014年版,第399页。

[古希腊]柏拉图:《斐德罗篇》,载江文编译《柏拉图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第259—261页。

[加]戴维·克劳利、保罗·海尔编:《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董璐、何道宽、王树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36页。

[英]安德鲁·罗宾逊:《文字的起源》,载[加]戴维·克劳利、保罗·海尔编:《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董璐、何道宽、王树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3—44页。

[美]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熊祥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188页。

[德]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2页。

[加]哈罗德·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中文修订版),何道宽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1、47页。

[美]埃里克·哈弗洛克:《希腊遗产》,[加]戴维·克劳利、保罗·海尔编:《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董璐、何道宽、王树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0页。

转引自[美]丹尼尔·希德里克《视觉电报》,[加]戴维·克劳利、保罗·海尔编《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董璐、何道宽、王树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3页。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82页。

左丘明著,杜预集解:《左传》(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616页。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4页。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21、20页。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网址: http://www.zxdtzzs.cn/qikandaodu/2021/0127/408.html



上一篇:哲学之教育价值的文化想象与现实反思*
下一篇:从拥抱哲学到越过哲学 ——梳理我国刑法因果

哲学动态投稿 | 哲学动态编辑部| 哲学动态版面费 | 哲学动态论文发表 | 哲学动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哲学动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